近日,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,山東聚焦能源礦產、大宗礦產、戰略新興礦產,扎實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,提前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“十四五”找礦任務。近年來,山東圍繞膠東金礦、魯西鐵礦等重點區域,設立25個戰略性礦產勘查專項,持續推進精勘細查、攻深找盲,在新增資源量和新探明儲量礦種上實現雙突破。“十四五”以來,全省新增金資源量583噸、富鐵礦1.44億噸、晶質石墨212萬噸、金紅石型鈦37萬噸,新增金、富鐵礦資源量均居全國第一位,稀土等其他戰略性礦產均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。初步估算,這些新增資源量價值超過5000億元。萊州西嶺金礦成為全國最大單體金礦床,膠東地區世界第三大金礦區地位進一步鞏固,齊河—禹城地區探明億噸級富鐵礦,高青縣探明億噸級頁巖油田。國家確定的36種戰略性礦產中,山東已探明儲量礦種達26種。同時,山東加快技術攻關和裝備研發,在地質找礦關鍵核心技術和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實現新突破。比如,加快推進“透視山東”建設,建成全省域地下三維地質模型,可以把地下1000米的地質結構、礦體等肉眼看不到的信息,像地表建筑物一樣直觀展示出來;研發“分層鉆進施工”“泥漿不落地”“環境噪音控制”等一批先進的綠色勘查工藝與技術方法,最大限度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擾動;研發推廣標準化鉆機場地建設、新型鉆井液循環系統、鋼結構可循環利用泥漿池等,獲得29項綠色勘查相關專利。此外,山東積極打造綠色勘查開發新模式,發布綠色勘查地方標準,開展綠色礦山建設攻堅行動,新建礦山一律按照綠色礦山標準建設,生產礦山逐步提升改造,持續推進歷史廢棄礦山生態修復;推薦8個項目入選國家級綠色勘查示范項目,在全省遴選40個綠色勘查示范項目予以通報表揚,樹立鮮明的綠色勘查示范導向,打造了“標準支撐+示范引領”的綠色勘查山東模式。“十四五”以來,全省建成綠色礦山576家,其中國家級63家、省級464家。
轉載請注明來源
來源:《中國自然資源報》
免責聲明 | 文章(圖片)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僅作分享之用,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
關鍵詞: